

A股观点:短期资金快速流入,股市表现取决于PPI提振
9月份迎来一波资金快速流入,当前A股上市公司下半年盈利测算预计小幅向下,明年非常依赖于经济预期。中期来看,股市表现取决于ROE中枢变动,ROE回升的条件取决于PPI转正。考虑到23年以来所有者权益增速在6%以上,PPI同比在0以下,工业增加值预计在5-6%之间或PPI回升到0以上,ROE才会得到改善。也因此,我们更关心的是工增及GDP实际值同比,以及PPI是否能转正。
短期来看,海外经济从降息到复苏还需要时间,商品价格的变动不支持PPI较大的弹性。能够对PPI提振的方向主要来自内部需求,内需对政策的反映预计也需要一定时间。
资金方面,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(EPFR)全球各主要主动基金对中资股的配置比例从2021年初14.6%的高点降至今年8月的5.0%,若从当低配转为标配,有望带来近400亿美元流入,相当于2023年3月以来流出资金的总额。
特别提示:财政政策有望在四季度开始发力
9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明确:“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”。本次没有提及化债,降准降息等增量货币政策已于近期落地,接下来推出增量财政政策值得期待。如果化债节奏有所放缓,地方财政的压力将边际减轻。
地产方面,本次明确提出要“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”。这是2021年以来首次明确要“止跌”。
资本市场方面,本次明确提出要“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”。
对干事的人明确正向激励:本次提出要“广大党员、干部要勇于担责、敢于创新,在攻坚克难中长本领、出业绩。要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,认真落实‘三个区分开来’,为担当者担当、为干事者撑腰。要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,更好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。”其中,“干字当头”、“三个区分开来”、“为担当者担当、为干事者撑腰”,都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和部委的积极性,推动政策能够落地见效。类似的表述曾经在2022年4月和7月的政治局会议上出现过,之后政策的落实速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加快。今年四季度可能也将迎来政策加快落地。
全文最保守的论述就是财政:“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,切实做好基层‘三保’工作。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,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。”
月度回顾
国内预期转向 A股超预期快速修复
9月美联储降息50bp,国际市场软着陆预期升温,美股表现较好。黄金受中东局势升级影响而上涨,原油因需求下滑及供给增加预期下跌。
9月A股出现超预期的快速修复行情,9月24日,央行多条政策综合性直接支持资本市场,为股票市场提供资金,政策强度大超预期。9月26日,中央政治局会议政策再强化。单日成交量从4000-5000亿提升至2万亿。除股票外,国内定价的商品也多数走强。
结构层面,因主要资金来自散户,大小盘均在上涨。短期行情以超跌反弹为主,地产、计算机、美容护理、食品饮料反弹幅度靠前。
十一假期海外市场表现最好的资产为美元、原油、港股:体现中美双强的局面。
今年以来整体市场表现与经济预期基本一致,6月以来基本面快速走低,带来市场较大回调。9月以来:落地的货币政策及“预告”的财政发力,政策重回“正确道路”,市场信心大幅提升。
债市观点:债市反转缺乏基本面支撑,政策预期是当前债市主线
9月下旬以来的债市调整主要源于政策预期升温。9月24日,央行行长宣布降息、降准、调降存量房贷利率,政策力度超出市场预期。在货币宽松率先落地后,财政和房地产政策可能于近期相继落地,市场风险偏好升温,债市面临的阶段性调整风险加大,短期内权益资产相较债券资产更占优。同时,也需注意,在政策预期已经打满的情况下,若后续政策落地不及预期,市场存在回调风险。
市场关注的核心在于财政政策的落地节奏和力度,重点关注10月下旬的人大常委会。假设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年增速维持在-2.6%水平,且其余账簿未提供足够的调入资金,今年的财政收支缺口最低也将达到5.8万亿元,可能主要依靠赤字填补,即除了年初赤字的4.06万亿元外,年末可能还需追加约1.7万元赤字规模。
重点策略聚焦
政策预期快速升温,债市面临短期扰动
9月下旬以来,金融、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,政治局会议破例讨论经济形势,强调“加力推出增量政策”,7月政治局会议的“战略定力”也未再提及,释放的政策信号明显变得更加积极,显示出政策层对稳定经济增长的急迫性明显提升,年内稳增长政策预期有望继续升温,收益率曲线出现25个基点左右的快速调整。
向前看,财政政策落地节奏和力度将是影响债市走势的关键因素,若年内财政扩张力度较小(1-1.5万亿元左右),债市调整应以基本到位,后续有望保持低位震荡,10年难破2.0%-2.3%的震荡区间;若年内财政扩张力度较大(2万亿元及以上),债市应会继续调整,10年期国债收益率顶点应不低于2.4%。但考虑到目前仍处于基本面疲弱和降息周期,债市应难以呈现趋势性调整,可在阶段性调整到位后再行介入。
求分享
求点赞

求在看